考研是一场持久战,很多同学在备考过程中,常常因为忽视自身状态的变化而陷入低效甚至崩溃的边缘。如果你在备考时出现以下几种情况,那一定要注意及时调整状态!
01情绪波动大
很多考研人都有一种“休息羞耻”——总觉得休息就是浪费时间,必须每天学满10小时才算努力。但事实上,长时间高强度学习不仅不会提高效率,反而会让人陷入“低效循环”:
接纳自己的情绪
焦虑是考研的常态,不要因此否定自己。跟小伙伴唠唠嗑(八卦、吃瓜随便唠,暂时快乐快乐)、写日记(记录自己的bad emotion)、运动(羽毛球、黑八、散步、蹬共享单吹风)都能缓解压力。
减少无效比较
每个人的基础、目标院校不同,盲目对比只会增加内耗。专注自己的节奏才是关键。
设定“最小可行目标”
如果某天状态特别差,可以降低任务量(比如只背50个单词+做1篇阅读),保持学习惯性即可。
02计划总不能完成
很多同学喜欢制定密密麻麻的计划:日计划、周计划、月计划……但执行起来却发现:每天列10项任务,结果只完成3项,经常因为某一科超时,导致其他科目没时间复习,计划变来变去,最后干脆摆烂
采用“优先级法则”
设置好任务优先级,每天优先重点完成2-3个核心任务(如背单词+专业课重点章节);次要任务(如政治刷题)灵活安排,避免因小失大。
定期复盘调整
每周周末总结一次:计划是否可行?是否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?以及需要添加哪些优先项目(比如基础阶段over之后开始对错题进行不定时的复盘回顾?)
眼光长远,做长期主义
尽量不要将自己局限在当天的任务里,备考过程中要学会时不时“抬头”看看自己这个阶段学习进度的完成情况,以后后续进度能否预计完成,或进行调整。
03身体亮红灯
考研不仅是脑力活,也是体力活。长期久坐、熬夜、看电子产品你就会收获:头晕、眼睛干涩、颈椎酸痛,失眠或睡眠质量差,容易感冒、肠胃不适,如果忽视这些信号,可能会在后期因身体原因功亏一篑。
每天适度运动
吃完饭或者傍晚约上两三小伙伴去操场上跳跳广场舞、听听浪漫的小音乐,绕着操场走几圈,哪怕只是散步10分钟,也能改善血液循环,缓解疲劳。
调整饮食结构
多吃蛋白质、蔬菜水果,少吃高糖高油食物,尤其是午餐可以适当少点碳水摄入,避免饭后晕碳。
定期做拉伸/眼保健操
每学习1小时,起来走两步,活动活动肩颈、远眺几分钟,保护视力和脊椎,同时还能浅浅“拯救”一下坐塌的屁股。
出现以上征兆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“温水煮青蛙”,麻痹自己忽视它们。如果你正在经历这些状态,不妨停下来,给自己一点喘息的空间。调整好节奏,再重新出发,你会发现:考研这条路,走得稳比走得快更重要。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博傲护理 | 博傲药师 | 博傲医师 |